上海澎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—产品咨询、技术沟通请点击菜单栏 【联系我们】获取您所在地工作人员电话微信

实验方案:微流控方式制备全氟己酮灭火微胶囊

实验目的:

本实验方案利用FluidicLab微流控微滴/微球制备仪制备全氟己酮灭火微胶囊,具体过程如下:分别以5% PVA水溶液为外相,光敏树脂溶液为中间相,全氟己酮灭火药剂为内相,采用GL-DE-300-500玻璃微流控芯片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液滴,并使用365 nm的紫外灯固化,最终得到高单分散(CV<5%)的全氟己酮灭火微胶囊。

引言:

全氟己酮(C6F12O)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卤代烷烃灭火剂,主要通过化学抑制机制中断燃烧链式反应。其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氟自由基(如F•、CF₃•、CFO•)能够捕获并消耗燃烧过程中的H•和OH•等关键自由基,从而阻断燃烧。此外,全氟己酮沸点低(49 °C),遇火迅速汽化,既可吸收大量热量,又能稀释氧气,协同发挥阻燃作用[1]。然而,全氟己酮溶解性较差、挥发性强,限制了其储存与实际应用。为此,研究人员开发了微胶囊化技术,将全氟己酮包覆于高分子或无机壳材内,常温下保持结构稳定,在高温等稳定条件下壳材破裂或溶融,实现内容物释放[2]

全氟己酮微胶囊的制备通常采用化学合成方法,如以脲醛树脂为壳的原位聚合[3]。但该方法反应条件复杂且需高温,不适用于易挥发的全氟己酮,因此目前研究多转向低温复合凝聚法(<45 ℃)。如Li等以明胶/多聚磷酸钠交联酚醛树脂作为壳材,制备出包封率达82.27%全氟己酮微胶囊,其室温储存稳定性超1年[4]。将该微胶囊掺入硅橡胶制成的灭火贴片,能在130 °C触发释放全氟己酮,15 s内扑灭纸张及电解液火灾。然而,传统微胶囊制备方法如原位聚合、界面聚合和复合缩合,仍在包封效率、均一性、可控性和加工成本方面存在明显局限。而液滴微流控作为一种能够精密操控微小流体的技术,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方法。基于此,FluidicLab结合微滴/微球制备仪与GL-DE-300-500玻璃微流控芯片,并通过紫外光固化工艺成功制备出包裹全氟己酮的核壳结构微胶囊。该微胶囊具备高单分散性(CV<5%),良好的重复性,触发温度为126.84 ℃,并展现出一定灭火性能。

实验材料:

试剂 聚乙烯醇(PVA, Sigma-Aldrich, P8136-250 g)
光敏树脂(FluidicLab, 粘度47.6 mPa·s)
全氟己酮(AR,广州恒健化学试剂)
耗材 15 mL 离心管(Falcon 15 mL REF 352097)若干
内/外径 0.25 /1.6 mm PEEK 管及所需接头
10 mL 和 20 mL 透明玻璃瓶若干
0.22 μm 针式过滤器(PTFE 材质)若干
10 mL 注射器若干
芯片夹具 GL-DE-300-500 芯片(FluidicLab)
通用型标准微流控夹具
设备 微滴/微球制备仪(FluidicLab,三通道)
辅助设备 电脑(Win10系统以上)
高速离心机(湖南湘仪,H1850)
普通光学显微镜(用于观察微球粒径)
365 nm常规紫外固化灯

 

实验步骤:

1.试剂配制

5% 聚乙烯醇(PVA)水溶液(w/v)配制

称取0.5 g PVA粉末,加入9.5 g超纯水后震荡混匀,放入85 ℃水浴锅中搅拌加热溶解,用0.22 μm针式过滤器过滤。

2.微滴制备

(1) 微滴/微球制备仪的安装连接

微滴/微球制备仪安装连接参考《微滴/微球制备仪使用手册V.1.0》中“2. 微滴/微球制备仪的安装连接”的部分;其连接如下(步骤③-⑦连接效果如下图所示):

实验方案:微流控方式制备全氟己酮灭火微胶囊

① 用气管依次连接“空气压缩机”--“气源处理装置”--“微滴/微球制备仪”;

② 将微滴/微球制备仪分别与电源、电脑的连接;

③ 用气管分别将A0(压力输出通道一)和A1(15 mL储液池),B0(压力输出通道二)和B1(15 mL储液池)连接,C0(压力输出通道三)和C1(15 mL储液池);

④ 用配有1/4-28螺纹接头和卡箍的PEEK管(内/外径0.25 mm/1.6 mm)分别将A1(15 mL储液池)和A2(通道一流量传感器),B1(15 mL储液池)和B2(通道二流量传感器)连接,C1(15 mL储液池)和C2(通道三流量传感器)连接;

⑤ 用配有1/4-28螺纹接头和卡箍的PEEK管(内/外径0.25 mm/1.6 mm)分别将A2(通道一流量传感器)和A3(外相:PVA水溶液),B2(通道二流量传感器)和B3(中间相:光敏树脂)连接,C2(通道三流量传感器)和C3(内相:全氟己酮)连接;

⑥ D为GL-DE-300-500芯片和夹具的组合,芯片和夹具的入口通过硅胶塞密封;

⑦ 用PEEK管(内/外径 0.5 mm/1.6 mm)将芯片出口E处生成的乳液导出。

(2) FluidicLabSuite软件的安装和设备的添加

FluidicLabSuite软件的安装参考《微滴/微球制备仪使用手册V.1.0》中“3.1 FluidicLabSuite软件的安装”的部分;

(3) 全氟己酮微胶囊的制备和固化

① 分别在三个储液池中依次加入5 mL 5% PVA水溶液(通道一)、5 mL 光敏树脂溶液(通道二)和5 mL全氟己酮(通道三);

② FluidicLabSuite软件的设备添加参考《微滴/微球制备仪使用手册V.1.0》中“3.2 FluidicLabSuite软件的设备添加”的部分(相机和流量传感器仅需添加一次);

③ 打开空气压缩机和气源处理装置开关;

④ 在乳液出口端放置离心管接收前废液;

⑤ 在电脑端设置通道一压力(外相,如300 mbar)、通道二压力(中间相,如400 mbar)和通道三压力(内相,如90 mbar)排出管路和芯片中的空气;

⑥ 待管路和芯片中完全填充液体后(空气被完全排出);将整个系统由压力控制切换到流速控制,并设置三个通道流速依次为为50 μL/min、8 μL/min(IPA溶剂流速,非标准流速)和27 μL/min(IPA溶剂流速,非标准流速);

⑦ 调整反馈值(Feedback)快速达到设定流速,并实现流速的稳定输出;

⑧ 用载玻片接收一滴乳液,并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微滴均一性;

⑨ 待微滴生成均匀后,即可开始接收至装有5% PVA水溶液的玻璃瓶中,并开启365 nm的紫外灯一边接收一边固化;

⑩ 60 min后停止收集,关闭紫外灯,获得已固化的全氟己酮微胶囊。

(4) 全氟己酮微胶囊的清洗与干燥:

① 将已固化的微胶囊吸取至15 mL的离心管中,静置沉底后弃去离心管上层的PVA水溶液;

② 按V:V=1:2加入超纯水,振荡摇匀;

③ 2500 rpm离心处理1 min,并去除上清液以洗去微胶囊表面的PVA;

④ 重复上述②和③操作2-3次;

⑤ 将离心管底部的全氟己酮微胶囊至于75℃的烘箱中干燥12 h。

(5) 微滴/微球制备仪清洗:

微滴生成仪每次使用完必须清洗管路、流量传感器和芯片。具体操作详见“微滴/微球制备仪操作指导卡”。本方案推荐的清洗试剂顺序为:超纯水 → 乙醇水混合溶液 (1:1, v/v) → 超纯水 → 空气。

结果与讨论:

刚接收的核壳结构液滴囊壳平均粒径:351.71 μm,变异系数(CV):2.01%;囊芯平均粒径:303.56 μm,变异系数(CV):2.81%。其显微镜图和粒径分布如下图所示:

刚接收的核壳结构液滴囊壳平均粒径:351.71 μm,变异系数(CV):2.01%;囊芯平均粒径:303.56 μm,变异系数(CV):2.81%。其显微镜图和粒径分布如下图所示:

固化后的全氟己酮微胶囊囊壳平均粒径:333.74 μm,变异系数(CV):3.35%;囊芯平均粒径:290.18 μm,变异系数(CV):2.89%。其显微镜图和粒径分布如下图所示:

固化后的全氟己酮微胶囊囊壳平均粒径:333.74 μm,变异系数(CV):3.35%;囊芯平均粒径:290.18 μm,变异系数(CV):2.89%。其显微镜图和粒径分布如下图所示:

热重数据(TG/DTG曲线)表明该全氟己酮微胶囊的触发温度为126.84℃,全氟己酮含量约为92.74%。热重数据如下图所示:

热重数据(TG/DTG曲线)表明该全氟己酮微胶囊的触发温度为126.84℃,全氟己酮含量约为92.74%。热重数据如下图所示:

实验关键要点:

1、本方案制备全氟己酮微胶囊核结构易出现偏心问题。其中树脂粘度起关键作用,树脂粘度越低越易偏心,但粘度越高,则不利于液滴生成。本方案所用FluidicLab光敏树脂的粘度约为47.6 mPa·s。

2、紫外固化时须自上而下垂直照射,以增大微胶囊受光面积、实现均匀固化;禁止紫外直接照射出液管,以防止树脂固化堵塞出液管。

3、固化后的微胶囊必须用超纯水清洗,以彻底清除其表面PVA。

4、制备全氟己酮微胶囊PVA水溶液浓度为5%。

参考文献:

  • Qi L.et al. Microcapsules for enhancing the safety of LIBs. J.Therm. Anal. Calorim.,150, 3037-3066(2025).
  • Li C.et al. Enhancing safety in small confined spaces with thermally triggered fire-extinguishing microcapsules from microfluidics,Lab Chip, 24, 904-912(2024).
  • Liu H.et al. Preparation and thermal responsiveness of microencapsulated fluorinated liquids for automatic fire extinguishing. Heliyon, 10, e30872(2024).
  • Li J.et al. Fabrication of thermally activated fire-extinguishing microcapsules and silicone rubber composite. Compos Commun, 53, 102256(2025).

需要我们协助吗?

无论产品咨询、还是微流控相关技术探讨,欢迎与我们联系,我们有专业的技术支持为您提供服务。

FluidicLab专注于研发生产用于液滴/微球和纳米颗粒应用的微流体组件和系统。我们的微流体系统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,如细胞生物学、化学、药物递送,化妆品和食品等,欢迎与我们合作,FluidicLab值得您信赖。

产品彩页/说明书

按需下载

实验方案下载

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制备微球实验方案

大小:11M

微流控混合方式制备mRNA-LNP实验方案

大小:3M

产品彩页下载

FluidicLab产品彩页合集

百度网盘提取码:fllb

产品彩页/说明书下载

咨询我们